bt365备用网站门户网站 www.www.yinhetx.com
  •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策法规
    中共金乡县委 金乡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金乡县工业升级版行动计划(2014—2016年)》的通知
    作者:管理员 来源:本站 日期:2014-12-13 8:45:34 人气:

    金发〔20143

    各镇党委、政府,各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各园区(景区)党工委、管委会,县直各部门、单位:

    《金乡县工业升级版行动计划(20142016年)》已经县委、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金乡县委

    金乡县人民政府

    201429

    金乡县工业升级版行动计划(20142016年)

    为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六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指导计划的通知》(鲁政办发〔201337号)和《济宁市工业升级版行动计划》(济发〔201333号)文件精神,加快推进我县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工业经济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十三届五次全委会和十六届人代会精神,以“提升年、显效年”为总要求,以“高质高效高速”为总基调,以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动力,以科技创新、品牌创建为支撑,以传统产业提升、新兴产业培育、骨干企业培植、大项目突破、全民创业等具体工作为着力点,突出绿色生态与总量提升并重,加快工业经济提档升级、规模膨胀,着力打造金乡工业经济升级版。

    二、总体目标

    力争到2016年,全县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规模工业企业年均新增20户以上;销售收入达到550亿元;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达到100家,其中过10亿元企业12家以上,过50亿元2家以上;累计完成工业投资262亿元,技改投资占工业总投资的比重达到70%;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新兴产业销售收入占比达到13.6%;高新技术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18%;单位GDP能耗持续降低,污染物达标排放,生产素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

    三、主要行动

    (一)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行动

    1.行动目标

    坚持建设与创建并举,以县经济开发区为平台,大力推进“一区多园”建管模式,推动各专业园区互动融合发展,力争到2016年底达到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的各项条件和标准。

    2.行动内容

    完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配套设施。围绕大园区生产和生活配套,加快“产城一体”建设步伐,大力推进商贸物流园区、羊山景区、金北新城、生态新城、金水湖风景区、金平湖建设,重点完成中央商务岛、晟豪国际物流无水港、国际冷链物流园、化工园区综合服务区等项目,将产业功能、城市功能、生态功能融为一体,为项目建设、企业发展、大园区创建提供基础保障。同时,按照《金乡县创建国家级工业园区发展战略规划》,制定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全面推进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确保金沙路北延(即工业大道)、新华路北延、万福路北延、疏港路西延、羊卜路、袁徐路、金曼克大道南延至南外环、山阳路北延至南谢线、南谢线东延至金丰线等工程建成通车,力争到2016年形成完整的“九纵十横”交通路网格局

    启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工作。制定《金乡县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各专业园区创建路径,力争经过23年努力,县经济开发区创建为省级机电产业集群和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化工园区创建为省级工业园区,并积极创建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省级生态工业园区;食品园区创建为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省级台湾食品产业园、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加快各专业园区“园中园”建设。县经济开发区根据区内产业布局,规划建设机电产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园、轻工产业园等专业特色园,制定发展规划,选准产业定位,展开基础设施建设;食品园区在提升国际大蒜产业园的基础上,规划建设国际辣椒产业园、烘焙休闲食品产业园、生物科技产业园,打造国家一流专业化食品园区;化工园区重点加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探索,充分利用煤炭资源,依托集成优势,规划建设金丹产业园、如意工业园、凯赛产业园、石墨烯产业园、航天材料基地,逐步形成以煤基多联产为主体的化工产业新区、高科技产业集聚区。

    (二)主导产业升级行动

    1.行动目标

    以产业优化升级为主要内容,每年第四季度组织论证工业和技术改造项目,排出下一年度项目投资导向计划;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修改完善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各产业发展方向,做大煤炭化工产业、做强输配电产业、提升机械制造产业、做精食品加工产业、做优纺织服装产业、大力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突出拉长产业链,制定年度产品开发计划,不断提高新产品、消费类产品比重;力争到2016年,煤炭化工、输配电、机械制造、轻工食品、纺织服装、新兴产业占比分别达到25.5%4.5%8.1%38.2%8.1%13.6%;高新技术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18%

    2.行动内容

    做大煤炭化工产业。以化工园区为载体,以煤焦化为核心,重点培育民生煤化、民生热能、中国化工集团、科蓝凯模特、黑猫炭黑等企业,通过综合利用,与电力、化工构成产业链,做成国内最大的焦油、苯、萘等精深加工基地,重点发展苯、环己烷、环己酮、己二酸、己内酰胺、苯酐、碳纤维、针状焦、炭黑、轮胎等产品;以合成气为核心,重点培育盈德气体、丹化科技等企业,采用多联产的方式,发展以甲醇制烯烃、甲醇制芳烃、乙二醇、环氧乙烷、环氧氯丙烷、聚碳酸酯等产品为主的能源化工产业链;依托煤化工核心产业提供精细化工原料中间体的优势,重点培育阳光化学、亿盛化工、辰龙化工、力德嘉新材料、康德瑞化工等企业,大力发展电子化学品、水处理剂、胶粘剂等产品;以市生物制药企业退城进园为契机,招商引资建设一批大项目,重点发展长链二元酸、生物基戊二胺、聚羟基烷酸酯类等功能高分子材料、饲料添加剂、氨基酸类系列产品以及胰岛素(口服液)等保健品。力争到2016年底,实现年销售收入140亿元,利税15.5亿元。

    做强输配电产业。以金曼克、鲁特电工、金人电气、克曼特电气为龙头,依托“山东省电力变压器优质产品生产基地”的优势,在重点发展地埋式非晶合金变压器、展环氧树脂干式变压器、地埋式非晶合金变压器、高压开关成套设备、电抗器、滤波器等主导产品的同时,加大产业整合力度,实现由开关、变压器等单一设备,向组合开关柜、变压器等组合设备,组合开关柜、变压器电容器、电抗器、整流设备等成套设备逐步升级。丰富输配电产品种类,重点发展与智能电网相关的输配电产品,大力引进高低压套管、电容滤波装置、电流互感器、气体继电器、绝缘成型件、永磁真空断路器、电子传感器智能电表、智能开关、电容器、电力半导体、电线电缆等生产项目,形成整机装配及零部件生产的完备产业链集群,努力打造国家级智能电网配套制造基地。力争到2016年底,实现年销售收入25亿元,利税3.5亿元。

    提升机械制造产业。以现有企业为基础,在提高配套能力、做优配套产品的基础上,努力向前后端延伸产业链条,与徐工、山推、临工、重汽、福田、五征、时风等龙头企业对接,重点招引整车制造项目,扶持本土零部件加工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挂大联强等手段向整车装配过渡。支持爱德华机械、强力机械、盛瑞传动、一诺工程机械、华安液压等企业大力发展液压阀、液压系统、变速箱、液力变矩器、驾驶室等机械配件和小型挖掘机、铲车推土机、装载机等机械设备。同时,加快整车匹配技术等关键技术研发,积极开发车身总成、发动机、自动变速器、盘式制动器、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等先进总成,改进提升冲压、焊装、涂装等工艺水平,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及轻量化产品转变。力争到2016年底,实现年销售收入45亿元,利税5.6亿元。

    做精轻工食品产业。在食品加工方面,依托国家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重点发展低温脱水、速冻保鲜蔬菜、腊八蒜、黑蒜、黑蒜功能饮料、黑蒜羊羹、辣椒酱、辣椒色素、食用菌罐头等即食即用型产品;支持宏大食品、东运冷藏、宏泰公司、成功果蔬、齐盛食品、稻香村、源治阿胶、康富森生物、百事特食品等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密切合作,延伸榨汁、阿胶、烘焙等深加工链条,重点开发蒜膳食纤维、蒜氨酸、大蒜辣素、大蒜多糖、植物蛋白酸奶等产品,推动大蒜产业向高端食品、医药保健方向发展。支持华盛彩印、金江实业、环宇彩印等重点企业,扩大彩印、塑印和高档复合纸等产品规模,形成高档优质系列纸及制品。力争到2016年底,实现年销售收入210亿元,利税23.6亿元。

    做优纺织服装产业。充分利用我县棉花资源,依托“如意工业园”,以如意数码科技印染为龙头,政府制定出台土地、厂房、税收等优惠政策,引导我县40家规模小、分散经营的棉纺织企业集中整合,采用填充式集中入园,形成纵向上下游配套协(合)作,横向集中拿订单、分散生产制造的准规模经营的产业集群模式,实现资源共享、优化配置,延伸棉花→纺纱→织布→印染→服装产业链条,实现农工科贸一体化。力争到2016年底,实现年销售收入45亿元,利税5.4亿元。

    大力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两大新兴产业培育工程。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在加速梅亿电动汽车等项目建设、实现规模化生产的同时,坚持整车发展与关键部件配套相结合,制定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围绕车用锂电池、电机驱动、电驱动变速、车载充电机、充电站、车用空调、数字化仪表控制等产品,加速引进一批产业配套项目,以整车带动部件研发,以部件促进整车制造,加速构建我县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在新材料方面,按照“链条延伸、高端配套”的思路,围绕鲁晨新材料、凯赛生物、石墨烯等项目的上下游拓展,重点发展航空航天、舰船、汽车、防弹服装、防弹装甲、电子设备、超高功率元器件、显示器、功能聚合物涂层、太阳能电池材料等链条产品,加速形成产业集聚规模。同时,积极引进开发新医药、新装备、新信息等产业,力争到2016年底,实现销售收入75亿元,利税18.6亿元。

    (三)骨干企业培植行动

    1.行动目标

    力争到2016年,全县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达到100户,其中过10亿元企业12户、过50亿元企业2户;规改股企业4家,上市后备企业保持在8家以上,6家企业三年内新三板挂牌或上市,争取短期内崛起一批体现金乡整体实力和新型工业化水平的“台柱子”企业。

    2.行动内容

    实施“1351”企业培植工程。按照企业规模、财政贡献、成长性等要素,每年确定30家重点企业,纳入培植计划,每个企业制定“一企一策”,实行个性化扶持,推动企业强强联合、合资合作、兼并重组,促使企业做大做强。

    强化要素保障。对纳入本年度培植计划的重点企业,优先保障企业用地、环境容量、能耗指标等生产要素供应,优先向金融部门推荐融资,优先向中央、省、市申报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等扶持资金。

    加强上市引导。引导企业逐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鼓励企业实行股权多元化,建立政银企合作机制,建立全县上市企业后备资源库,强化上市辅导,落实支持企业上市的有关扶持政策,促进企业根据自身实际,选择主板、创业板、“新三板”等不同渠道,加快企业上市步伐。

    实施“企业管理提升”工程。大力开展现场观摩、外出参观、高校培训、管理样板企业创建等活动,推动工业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支持职业经理人、管理团队的引进和使用,加快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家、新生代企业家。

    (四)大项目突破行动

    1.行动目标

    力争每年新落地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5个,其中110亿元项目20个,10亿元以上项目5个;每年竣工投产过亿元项目25个以上,三年内完成工业投资262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

    2.行动内容

    强化项目策划储备。围绕我县煤炭化工、机电制造、食品加工、纺织服装、新能源和新材料等主导产业,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每年策划生成一批延伸产业链、提高产业配套能力的重大项目

    突出抓好项目招商引资。以京津、长三角、珠三角为重点区域,开展多种形式的招商推介活动,突出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同时积极与世界500强、央企及大型民企对接合作,力争每年召开招商引资推介会不少于6次,开展对接央企活动不少于4次。

    强化项目推进力度。每年开展一次“工业项目突破年”或“集中攻坚会战”活动,每年筛选一批投资规模大、牵动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严格落实责任包保、排名通报、现场视频、承诺问责等七大工作机制,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快落地、快建设、快投产。

    (五)节能减排行动

    1.行动目标

    力争到2016年,全县万元GDP能耗降低11.25%,年均降低3.75%;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控制在1003吨;氨氮排放总量控制在100吨;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在2200吨;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控制在1000吨;污水集中处理率,污水处理率达到100%;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3%以上。

    2.行动内容

    严格监督考核。编制年度节能减排计划,严格执行节能评估、环境评价、项目入驻评审制度,严格控制“两高一资”项目建设。强化对重点用能和排污企业的监控,严格考核奖惩兑现,确保完成节能和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控制目标。

    淘汰落后产能。编制年度落后产能淘汰名录,对难以改造升级、不符合国家法律规定、高于行业标准能耗的、严重浪费资源的落后工艺技术、装备以及产品坚决予以淘汰。

    加大三废治理。加大城区小锅炉供热改造力度,提高城市供热率,全面推进二氧化硫治理,推进燃煤工业锅炉低氮燃烧改造和脱硝示范;强化工业烟粉尘治理,严格控制工业固体废弃物乱堆乱放,鼓励企业新上、扩大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提高固体废弃物利用率,配套完善污水管网。

    (六)创新驱动专项行动

    1.行动目标

    力争到2016年,市级以上各类研发平台达到42家,省级以上名牌产品达到10个,市长质量奖(提名)达到3个,中国驰名商标达到3-5个。大中型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经费占比达到3%以上,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0家。

    2.行动内容

    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提升金曼克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鲁南工程技术研究院阳光化学研发分院、华光农产品检测中心服务功能;支持凯赛生物、如意印染、强力机械、华安液压等龙头企业创建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各类研发创新平台。

    抓好知名品牌培育。制定品牌培育计划,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和产品,扩大现有“国字号”品牌影响力度,提升“省级”品牌的经营能力,帮扶“金江”彩印、“金人”电器、“绒百荷”服饰、辉煌科技、华安液压等企业争创山东省著名商标;金曼克集团、鲁特电工争创中国驰名商标;金江彩印争创省名牌产品;宏泰冷藏争创国家级龙头企业和国家名牌产品。

    强化产学研合作。制定工作计划和鼓励政策,以现有技术研发平台为基础,支持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开展研发合作、技术交流,分行业成立技术创新联盟,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到2016年,力争30%以上的规模企业都有产学研合作单位、合作项目。

    (七)“两化”融合推进行动

    1.行动目标

    力争3年内,把县经济开发区建成济宁市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试验区,培育认定市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4户、示范项目4户,规模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开展采购、销售等业务的比例达到70%以上,主要行业关键工艺流程(设备)数控化率达到90%,两化融合率达到80%以上。

    2.行动内容

    打造“两化”融合试验区。以县经济开发区为平台,研究编制涵盖信息基础设施、应用系统、公共平台、信息安全等内容的产业集聚区信息化建设指南和服务标准,协调电信运营商,制定产业集聚区信息化基础设施配套服务方案,实现园区内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在原材料供应、技术研发、市场开发等各运营环节的资源优化整合,努力把县经济开发区打造成济宁市“两化”深度融合试验区。同时,积极推进化工园区数字化园区规划,加快实施步伐,提升园区和企业数字信息化水平和应用能力。

    实施龙头企业带动工程。围绕产品数字化、设计智能化、过程自动化、系统集成化、管理信息化和商务电子化等6个关键环节,制定我县龙头企业融合培育计划。重点支持金曼克、鲁特电工、克曼特、金人电气等机电制造企业利用智能化开关、光电式互感器等机电一体化设备,实现产品的“遥测、遥控、遥调、遥信”等应用功能;支持梅亿电动汽车、鲁晨新材料、石墨烯等项目的信息化应用,提高生产线、检测线的数字化和自动化程度;支持盛瑞传动8AT自动变速箱、如意数码印染电脑智能控制配色、印花等先进设备生产中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进机电制造、纺织服装、电动汽车、食品加工等行业性的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鼓励平台提供“外包”式的信息技术应用服务。重点提升大蒜交易市场电子交易平台、鲁源输变电研发和实验监测公共服务平台、亿九科技孵化器、福德科技孵化器、数字园区平台(电子城管)服务水平,搭建面向中小企业服务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同时,支持信息服务提供商和信息化咨询服务机构面向全县企业,提供有行业针对性的信息化公共服务,避免重复建设。

    (八)全民创业行动

    1.行动目标

    力争3年内,全县新增各类创业主体8000个,新增各类企业1200家,创业带动就业1.95万人,微型企业成长为小型企业240家,小型企业成长为中型企业210家;新增市级以上创业基地3个,县级创业基地12个;建成10处中小企业创业园,新建标准化厂房13处,厂房总建筑面积120万平方米。

    2.行动内容

    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电台、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开展全民创业政策宣传、典型宣传,进一步营造全民创业的良好氛围,激发全民创业热情。通过实施全民创业宣传月、创业创新大赛、全民创业成果展和全民创业观摩会等活动,为企业提供创业辅导、创业融资等支持,促进企业提高创业能力,增强抗风险水平。

    完善创业服务平台。依托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和一站式融资服务平台,建立创业服务平台,引进10-15家中介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和创业者提供创业指导、管理咨询、人力资源、融资服务等全方位服务。依托三大工业园区和10处镇街产业园区,建立中小企业创业基地,鼓励园区建设标准化厂房、服务中心等公共设施,努力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

    加强调度督导。建立督导调度机制,每月在召开调度分析会议的基础上,联合县委县政府督查室和相关部门对全民创业工作进展情况和活动开展情况实施专项督导工作制度,督导相关工作措施的落实和工作职责的履行,并通报督查结果,对存在的突出问题,下达督查通知书予以促进。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由县大工业经济运行指挥部牵头,统筹组织协调工业经济升级版日常工作,并加大指导调度和运行指挥力度,提升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坚持每年组织两次工业观摩活动,努力营造以观摩促进度、以观摩促发展的良好氛围。同时,各责任单位要按照行动计划目标任务,结合实际制定相应推进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二)强化督导考核。将行动计划任务目标纳入县年度综合考核体系,制定考核办法。由县大工业经济运行指挥部会同县委县政府督查室、县考核办,每年对各镇街、园区和县直有关部门行动计划落实情况进行一次督查,督查结果作为镇街、园区、部门当年考核的重要依据。

    (三)强化要素保障。建立健全“要素资源跟着项目走”的保障机制,推进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向重大项目、重点企业集成配置。深入开展为企业“排忧解难”活动,更加突出一线推进、现场办公,围绕企业发展中的用地、用工、融资等问题,分门别类召开专项现场办公会,全力解决影响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的各种难题。

    (四)强化政策扶持。用足用活国家、省、市、县出台的有关政策,整合县级支持工业发展的各类财政资金,设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将行动计划中的各项内容纳入县政府扶持工业经济发展的奖励范围,每年按照扶持和奖励政策,分别对龙头企业、发展潜力大成长性高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科技创新予以扶持。